自然之道:《道经》第二十三章的奥秘解读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4-26 浏览:320次

第 23 章 日枝的自然之言

他说的是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此谁(shú)?天地。天地不终日,何终日之有?故从事于道者,道也;有德者,德也;迷失者,迷失也。从事于道者,乐道;从事于德者,乐德;从事于失者,乐失。

信不足,则不足信。

老子的自然辩证法学得很好,我们也应该学习这些辩证关系,你只有学会运用辩证法,才能在为人之道上立于不败之地,即使你处于劣势,你也会赢,因为心有天地之大容啊。如果你有一颗不忍针砭的小心脏,最终也会在为人之道上失败。

习(xī无声)言道自然无声,故曰 "习言"。道无为无行,故曰自然。这里的 xī 是无声的意思。

就个人而言,所谓自然,无非就是纯净。纯是无一念,净是无一尘。心如明镜而无尘,如静水而无波,只有一片空灵之神。若有丝毫自视、自以为是、自暴自弃、自高自大之意,便是障碍。所以,修行之人一定要心胸开阔,无论有什么事情扰乱自己的心绪,都要居于此位,久久修炼,点点光芒闪耀,犹如天上日月。

第五章也是如此,"言多必失,不如守中。如果我们沉默不语,守住内心的防线,就会与自然融为一体,保持内心的纯净。多言则会耗费精力,甚至与人争辩,最后不欢而散,这就不好了。说话最好自然,顺其自然,但说话时要一针见血,让人一听就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好尽量少说空话,因为我们可能一句话就伤害了别人,而自己却浑然不知。

老子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纯净,不要让我们的能量散失是自然的,自然的话说得再多,也不如守住中心,所以老子写的东西要反复去看,要看前后相应。我现在跟你说话的时候,头顶上开始炸雷。当我经过它的时候,头顶上有一种雷声,轰隆隆......我有点想睡觉,都不想说话了。所以,当你自己来看《金刚经》的时候,当你来来回回看的时候,你就会有这种反应,这绝不是假话,是真话,这样你才能真正看明白,才能真正理解,也才能得到宇宙万物。

所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狂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这意味着无常。狂风和暴雨都不会长久。这里告诉我们,亡道之物来得越快、越猛,其生命力就越短暂,持续的时间就越短。

从修养的角度看,这句话指的是心不清净,心浮气躁。大风、大雨比喻是非,天天是非,天天说无聊的话,心就不纯了。这就是不要有太多的思想波动,不要每天对别人说无聊的话。反过来,它也告诉我们要保持沉默,沉默是金。说话应该像风和雨一样,有时间和日子,而不是没有时间和日子。如果你总是对别人胡言乱语,最终你也不会受欢迎。

如果你给人们讲佛法和理论,他们就会喜欢你。说一些耗费精力的事情是非常没有必要的,即使是刮风下雨,有时也是有时间的。所以这就转化成了我们自己的本性,不要多说话,不要说大话,不要说过头话,不要没完没了地说话。

谁赞成这样做?天地。天地尚且不长久,何况人乎?从字面上看,是谁让风雨如此短暂?是天地造就了风和雨。与我们相比,天地是很漫长的,但天地也不是天长地久的,更何况是我们的人生百年。

就我们的修为而言,世间万法皆为烟云,都不如我们本有的天地长久。永恒的是我们的摩尼本性之光。既然我们明白了摩尼本性之光,就不应该违背自然。如何不违背自然?说真话。对信徒说真话、实话,哪怕说一天、说一辈子,别人也不会恼怒,因为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如果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废话,那就毫无意义。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真心话。只有守住自己的天地,天是天之轮,地是海之轮,人是心之光,天地人一气呵成,自性之光才与道永存。

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和道是一样的;有德行的人和德行是一样的;迷失方向的人和迷失方向的人是一样的,只有明白了上述道理,我们做事才能符合宇宙之道,我们自己才符合宇宙的道和宇宙的德。既然符合宇宙的道和德,宇宙中就没有是非、得失。我们这里讲的还是心法,还是让我们有一颗慈悲之心、大仁之心、悲智之心、共修之心,这个时候你就不会去追逐世间的东西。如果执着于世俗的东西,不顺应宇宙的道与德,就会失去与生俱来的道与德。老子的《道德经》讲的是先天之物、先天之道、先天之德,与我们的先天之道、先天之德是相对应的。

当我们与 "道 "相合时,"道 "也乐于与我们的先天之心和先天宇宙之心(大道)相合,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道亦乐得。这时候,你会感觉到,世界外相中的宇宙道与自己心中的道完全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观照合一。这叫 "金刚经 "第十八品同观、同观、同观,道与道合,即心与心合,即瑜伽心合,此时你会感受到修行的自在。为什么自在?当你与 "道 "融为一体的时候,你会感到越来越自在,在这个世界上你不会感到很累,即使你去工作,别人跟你争高位、争荣誉,你也完全不在乎。心中不追求,来了不拒绝,失去了不索取,这就是与道融合。只有与 "道 "融为一体,你的心胸才会开阔,这个时候,你的身体自然就会健康,你的身量自然就会魁梧。

如果你和 "德 "一样,"德 "也是 "乐之德",这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方法,当你真正把为人处事做得非常好的时候,"德 "也是 "乐之德",这个 "德 "也是和你融为一体的。比如敢于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孔子有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这样,在无形之中,你的德就具备了,不是你想表现什么,而是你自然而然就做到了,所谓德也乐得。你自然就能接人待物,与人打交道,为人师表,德与道就在无形中得到了。所以那部《金刚经》,大家一定要从头听、从头读、从头好好理解。

佛经说,道即是性,性即是佛,德即是菩萨。如果我们失去了性与德,或者说失去了道与德,我们也就失去了成为佛或菩萨的资格。因此,如果这样翻译,就会发现《佛经》和《道德经》说的是同一件事,只是语言不同而已。老子只是把佛或自然翻译成了道,所以道和德失去了,也就失去了做佛和菩萨的资格。人道没有走好,佛道没有走好,怎么能做菩萨,更没有资格做佛?所以,我们应该用心去看《佛经》和《道德经》,认识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体的。

失道、失德,道、德愿意把他丢掉,就是说这个人没有道,没有德。佛家讲性德,我们中国人讲德行。如果这个人没有德,说明这个人不是聪明人,也不是悟性高的人,而是个傻子。只有傻子才打架斗殴,抢人东西,这样就失去了本性之德,也就失去了做佛的资格。即使表面上帮助了别人,内心也是贪婪的,充满了功利心,贪图回报,也就失去了做菩萨的资格。

以上三句告诉我们,凡是遵循大道法则的人,大道愿意与他同行;凡是与大德为伴的人,大德愿意接纳他;凡是不愿意与大道、大德为伴的人,大道、大德也会忘记他。

信不足者不信。对大道不够正直的人,会产生不信。不信大道者,自然不顺大道。大道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不遵循大道原则的人自然会被大道法则所淘汰。

不相信大道,自然不会按照大道的规律行事,只会失去性德。一个人失去了性德,人们自然不相信他,宇宙自然会淘汰他。不是别人淘汰他,而是宇宙淘汰他,人、神、鬼都会烦他。有的人晚上睡觉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都是被隐态的人打的。头发没了,我们民间叫鬼剃头。很多人早上起来,真的是这样的。因为失去了性德,人神就会来烦你,烦你的时候别人不敢对你怎么样,隐态的人就来找你,这样就叫因果报应不容易,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如果不明白这些道理,我们确实很难修炼和运用佛法。

大道无言,大道无声,大道无为,大道如春雨润物细无声,顺大道者得永生,不顺大道者受天罚。

自然之道:《道经》第二十三章的奥秘解读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聚德代放生 聚德代放生官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