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者不立:道家《道经》第二十四章的启示与实践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4-26 浏览:423次

第二十四章:进者不立

企鹅(qǐ踮脚看)不立,偭规矩而不改;自见者不清,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尊者不长。

道也者,谓:余(yǘ余)食累赘(zhuì多余无用)之形。物或恶之,故道不处。

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定要走得稳,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接人待物的工作,把自己的心修炼得很平稳,这样在修大乘佛法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障碍,或者说障碍会非常多。

踮脚者不踮脚。踮脚是不着地看,这样可以看得更远,但站久了就站不稳了。我们要想站稳,光靠脚尖支撑是不行的。只有用两只脚的脚底撑地,才能站得稳。这告诉我们,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好大喜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超越自己的实际能力,会给自己带来挫败感。

横不能我们走的都是平平稳稳的,成年人都是50厘米左右,高的是50厘米多一点,矮的是50厘米少一点。这里的步幅有多大?可能是平时的两步变成了一步。迈大步的人想走得快,但因为步子大而走不远。你可以私下试着大步走,看看能走多远,你会发现你很快就累了,所以你走不远,但你慢慢走就不会累,因为你有耐力,而大步走就没有耐力。

我们在平时的练习当中有点函数,没有精益求精的想法,想用函数赚多少多少钱,所以就出了问题,就走了下坡路。同时,我们也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这样反而达不到效果。

以上两种态度都是不管实际情况的妄想以及告诉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修行都应该脚踏实地,摒弃自己内心的虚荣造作,稳中求进。

自视不明的人一旦为人自负,自以为是,也就偏离了大道,被无明所遮蔽,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也就看不清自己的内心,被妄念所左右,去争去斗,内心也就被阴云所遮蔽。

修行人比外界的人,要经常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闪光点,这样也会越来越有智慧,内心也会越来越光明。

自以为是者不彰显 一个人一旦自以为是地彰显自己,性德就没有了,偏差就出来了。

当我们不自吹自擂,不彰显自己的时候,我们的心反而会很平静、很坦然,很少有偏差,自己的德行自然就彰显出来了。

经常自吹自擂的人是没有功德的。真正有功德、有德行的人是不会自吹自擂的。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 "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能言能行者为师"。就是说会说的不一定会做,会做的人不一定说得明白,能说明白能做的人,一定是老师或师傅,这是我几年前写下的。

企业者不立:道家《道经》第二十四章的启示与实践

只有当你谦虚,不自夸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功臣,本来你是功臣,没有自夸,这个时候你的功劳会非常大,叫功高盖主。在古代,非常多的忠臣,他不炫耀自己,但是皇帝怕他。他什么官都不要,什么钱都不要,什么赏赐都不要,什么话都没有,这叫真正的功高震主。如果你能学会这个词汇,我敢保证,你做人一定会非常顺利,在职场上也会非常受人喜欢,因为你如鱼得水,完美无缺。

自矜(jī)

骄傲自夸的人不会成长(chá

ɡ) 一个骄傲自大的人在我们的生活圈子里不会长久,为什么?为什么?人们不会和一个自吹自擂的人交往,他们会远离他,所以你认为他会长久吗?人们会远离他,你觉得他会长久吗?只有爱惜自己,爱惜他人,才能视同一体,自己的性德才能长久。

从第二十一章到第二十四章,讲的都是我们的心性,不骄不躁,不夸夸其谈。

道》又说,余(yǘ)食形累(zhuì)。从 "道 "的角度观察上述行为,它们都是人的毒瘤,只能称之为残羹剩饭无用之物,是人的思想垃圾。

物极必反,所以有道之人不生活所有人都会讨厌这种自吹自擂、自以为是的人,所以所有有道之人绝不会这样做。我们真的想做一个得道的人,就不要做有上述行为和心态的人。

我们要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老子是非常慈悲的。他在讲完心法之后,转过身来告诉我们在人道上不应该学什么样的人。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也说过,什么样的人可以交际,什么样的人不能交际,要远离什么样的人。这两句话说的都是同一件事,只不过国家不在一起,人不一样,法身我敢说是一样的。

我们要从多方面去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分析完之后,你会觉得这两部经确实都很伟大,因为它们所讲的是一模一样的。释迦牟尼佛的《金刚经》是整个人类的,《金刚经》更完整、更全面。老子的学说也很全面,虽然他的著作很短,但包含的面很大。有时候自己的思维被框住了,理解就不全面。如果心胸开阔,他的五千言足以与佛经的三藏十二部相比。金刚经》、《心经》、《法华经》、《楞严经》的内容都有,都包括在内,所以也是完整的。从凡人的角度看,老子是中国人,我们非常自豪。从修行上看,老子是天人,释迦牟尼佛也是天人,都是佛,不属于我们人类,从哪都可以过,这样大家思考问题,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一旦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思维就无法打开。

好,今天我们讲第 24 篇。我们过几天就把前 40 篇讲完,最后教大家功法,可能比较麻烦,练过瑜伽功的人会快一点,没练过瑜伽功的人,可能只听到嗡的一声。我们不要说它是佛家的,也不要说它是道家的,就说它是瑜伽功,因为瑜伽翻译成中文叫相应,就是相应功。这个功法说起来很简单,会很简单。

我们平时都是少说话养气。少事养神,什么叫少事?少管闲事,少管是非,养我们的心。少想无用之事,养精。少怒养神。所以,佛教和道教讲的是一回事。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聚德代放生 聚德代放生官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