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放生园放生鸡
1、佛教在线湖南讯2014年12月24日上午,浏阳弘善孝道文化有限公司在浏阳钟佛寺举行中华孝道文化园奠基仪式,立志把钟佛寺建成以佛教和中华传统孝文化及艺术相结合的三湘第一流佛教孝道文化艺术丛林院区。
2、《梵网经》中有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召制止。意思是指凡是孝顺父母的人,不敢为非作歹,孝顺师长,修一切善法,广度众生。
3、浏阳市民宗局局长赵炜对中华孝道文化园的奠基和钟佛寺的改扩建表示祝贺,他表示,钟佛寺的扩建应强内功,续善缘;加强对僧侣团队的建设,加强与附近村民和附近地区的对接。他认为,钟佛寺的改扩建离不开附近村民的支持,附近村民也应该看长远,因为钟佛寺的改扩建将为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4、浏阳弘善孝道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程表示,镇头镇规划了5平方公里作为钟佛寺的改扩建,旨在弘扬佛法、传播孝道。把钟佛寺打造成通达、繁茂、集现代养生、禅修、朝拜、殡葬、祭祀、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文明宗教旅游开发区;扩建后的钟佛寺将把公益作为一项永远的事业,广泛开展救助、赈灾、扶贫、助教等公益慈善活动,并且用文化来启发、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未来将以钟佛寺为轴心,紫气东来为养生、禅修基地,西去接引为终老、超度圣地。钟佛寺坐落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浏阳市镇头镇,始建于明朝,千百年来一直香火鼎盛。奠基仪式上,钟佛寺果成法师率众护法居士现场弘扬佛法,并宣布正式启动钟佛寺二期工程暨祖师塔园修缮工程;中国国学院大学宏博带来了弘二教授题写的“紫气东来”牌匾,他希望钟佛寺成为传播宗教文化、传统孝道文化的基地。
5、大菩文化湖南讯9月27日,湖南省民宗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胡建新率省民宗委监督检查处处长钟扬、省民宗委监督检查处唐萍一行,在长沙市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佑明,市民宗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水军,市民宗局宗教处处长何武军,市民宗局宗教处宋雄斌,岳麓区委副书记兼统战部部长唐继发,区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志军等陪同下,到长沙麓山寺进行安全工作检查。
6、湖南省佛教协会办公室主任、麓山寺方丈永兴法师,湖南佛学院教务长演法法师等寺院主要执事在山门前迎接,并陪同检查天王殿、大雄宝殿、五观堂、佛学院教室、图书馆以及僧寮、讲堂。
7、检查完毕,胡建新一行到法主寮看望麓山寺退居和尚圣辉长老,对长老为湖南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慰问,并祝愿圣辉长老健康长寿。
8、佛教在线湖南讯2017年1月5日,农历腊月初中国传统的腊八节,也是佛祖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湖南省长沙县九溪古寺举办供佛斋天法会及施粥活动;同时,由长沙县金井镇人民政府和长沙县文联主办,长沙县书法家协会、九溪书画院具体承办的“迎新春写春联·祈福送福”活动也在九溪古寺隆重拉开序幕。
9、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上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长沙县金井镇人民政府、长沙县文联与长沙县书法家协会、九溪书画院举办了本次“迎新春·祈福送福”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刻体会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创作出更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同时让广大人民群众体验传统的民俗文化风情,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雅俗共赏的文艺精品陶冶人们的情操,为构建和谐社会助威助力。
10、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长沙县书法家协会主席、九溪书画院顾问易术平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沙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九溪书画院副院长周桂华先生,九溪书画院副院长龚毅敏先生等来自长沙县书法家协会和九溪书画院的十多位艺术家现场挥毫洒墨,创作了500多幅吉祥春联和福字作品。长沙县书法家协会、九溪古寺和九溪书画院代表还前往长沙县金井镇双江敬老院及附近农户家庭送腊八粥、送春联。
二、过生日买什么放生好呢
1、唐“长沙寺”墓与佛教的传入
2、20世纪80年代末,宁化城关发现一座唐代古墓。该墓地处宁化城关西南部的金鸡山南侧、宁化县第六中学校园内。古墓为砖砌土坑墓,发现时墓体已残。墓底距地表8米,墓坑长45米,南面余有49米。墓用青砖交错砌成。砖分两种:一为长方形砖,或长5厘米、高5厘米,或长5厘米、高8厘米、宽5厘米;一为楔形砖,长30厘米,宽端厚7厘米、狭端厚5厘米,宽5厘米。墓室券顶、墓砖花纹计十四种,除莲花纹、钱纹外,尚有变形钱纹,或以钱纹为中心,两旁饰有宝塔形、树叶形等。有几何图案画像画像砖六块,画有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等。另有两块为对合圆形莲花图案,砖上所印"唯大唐总章元年八月"和另一砖上所印"戊辰造、己已葬"相对应。还有一砖横头印有"长沙寺"字样。
3、"总章"为唐高宗李治年号,总章元年为公元668年。该墓即为总章元年(668年)戊辰造砖,次年(669年)己已建墓。据(清)李世熊撰《宁化县志》载:"长沙寺",即"金山寺"(后已毁),又名南禅寺,位于城关东南金山之下。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海门人盛以进,由举人任宁化县令,因才识明敏,锄奸禁暴,雷厉风行,尤善弭盗,在任五年,夜无吠犬,吏畏民怀,后升任临清知州,宁化民众将南禅寺改为德政祠,奉祀盛以进。后奉文废祠,改名金山寺,寺中附祀盛以进塑像。崇祯二年(1629年)僧锄地得甓,镌"长沙寺"三字,始知金山寺原名南禅寺,最初名为"长沙寺"。赖道寄诗曰"长沙何代驻金禅,断碣犹存没野烟。秋日寒雕摩影寺,夕阳归鸟送僧船。出云石乞森如岛,倒壑松声韵似泉。闻说上方同姓字,大江孤涌一峰悬"。
4、从唐代"长沙寺"墓出土文物可以说明:佛教早在宁化建县之前的隋末唐初就已传入宁化各地。据史料载:宁化招得里(现安远乡)灵峰隘的灵峰寺,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其后又在招得里硝坊村(现安远乡肖坊村)建有西竹寺,当地民谣说:"先有灵峰(寺)、西竹(寺),后有宁化招得。"唐代"长沙寺"墓出土的墓砖上所印"总章元年"字样,可以进一步说明早在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以前佛教就已传入宁化城关,随后建有长沙寺。客家先民巫罗俊于隋唐时期在黄连峒"筑堡卫众",组织群众开辟疆土,随着北方难民的入迁,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文化和农耕技术,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相对繁荣,达到了"宜可授田定税"程度,为黄连建镇打下了基础。为日后在宁化进一步发现、发掘、鉴定古墓提供了实物印证。(余保云/编著)
5、长沙铁炉寺的历史与现状
6、铁炉寺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汉回村铁炉冲。关于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是1983年来寺出家的,当时只有17岁记得当时大殿供奉的是一尊一米多高的释迦牟尼佛坐像,旁边还有一张用镜框装着的、着官袍的古人像。我十分好奇,曾就本寺历史与这张像片的来由询问过寺中师太,得到的答复是:传说是“先有铁炉寺,后有开福寺;先有开福寺,后有长沙城。”至于那个穿着官服的古人像,则是宋朝爱国名将岳飞。师太还告诉我:铁炉寺天井中原有两棵三人才能合抱的古茶树,是岳飞出兵洞庭湖一带路过此地时亲手种植的。每至冬春时节,树上数千朵重瓣茶花缀于枝头,艳丽多姿,堪称一大景观。直至上世纪60年代,仍是枝繁叶茂,花缀满枝,可惜毁于一个雷鸣闪电的暴风雨夜中这就是我最初从长辈口中得到的关于铁炉寺久远历史的传说。
7、1995年,铁炉寺在晓忏法师的主持下,全面修复并举行了佛像开光典礼,自此宁静的寺院游人香客日益增加。于是人们对于铁炉寺的历史渊源更加关注,渴望得到除传说外更加有据可依地说明。而传说本身存在的矛盾也日渐突出,有人考证,长沙城在汉高祖五年(即公元202年)就已经有了,而开福寺创建于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很显然,“先有开福寺,后有长沙城”的说法难以立足,而“先有铁炉寺,后有开福寺”的传说,也终因无据可依不为人们所接受。
8、为此,我查阅过《湖广通志》与《善化县志》,除了在同治六年所修的县志上看到有“铁炉寺”三个字外,别无所获。至于它的创始人与始建年代仍然不得而知。因此我从史籍上对铁炉寺的了解,也仅仅能肯定它在同治六年前就存在了。至于寺名的由来,据当地老人言:铁炉寺的地名是一直就有的。我仔细查看寺院周围的地势,但见四面环山,西边低阔,中为腹地,形状酷似古人烧饭用的铁炉锅,因此断言:铁炉冲应是因地势得名,而铁炉寺则是以地名为名。对于这一点,看来没有太多疑点。
9、古墓残碑留下的可考证资料
10、本寺前山与后山比较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两座石塔、两通石碑。这对于研究铁炉寺的历史、发展、兴衰及演变都是极好的见证石塔之一是曹洞宗僧人百祥和尚墓。从碑文看,他生于乾隆三十一年,殁于道光二十三年,世寿77岁。徒众觅得铁炉寺前山为塔墓之所。由此可以断定铁炉寺的历史至少在160年以上。另一座石塔是光绪二十八年百隆堂子孙为十三世祖南泉清太和尚所建之普同塔我们称之为祖塔,地址在寺后象鼻山上。南泉和尚其人见于县志,他曾主持修复了城北同安寺。这座塔从时间上讲不足百年,但塔上所列徒众名单有四代27人之多,这足以证明本寺在清末住僧不少,是一个颇具规模的中型佛教道场。其法脉应属于禅宗门下的临济宗支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