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生鸟儿的功德福报怎么写
1、念佛人,宜行、住、坐、卧、心常忆念。平时须於洁净处,衣冠整齐时,或出声念,或默念皆可。唯睡眠,及大小便,裸体澡浴时,只可默念,不宜出声。若遇刀兵水火灾难,则任是何地,何种形仪,皆须出声念,以出声比默念更为得力故也。若女人生儿子时,当於未生前即念。及至临盆,虽裸体不洁,亦宜出声。此时有性命相关,如堕水火以求救援,不得论仪式不庄,污秽不净等也。女人难产,不是与所生儿女有怨,便是宿世怨家,障不许生,令其受苦。能念佛,并旁边料理之人同为念佛,则彼等怨家闻佛声,当即退避,不敢为碍矣。是以女子从小,便当令其念佛,以期预灭此难。若平时常念佛之人,断不至有此危难。即平时不念佛之人,能志心念,亦必定易生。愚人执崖理,谓家中女人生子,家中都不可供佛,也不可念佛,否则得罪。此系执死方子医变证者,只知其常,不知其变,可哀也已。汝能将此义,与亲邻妇女说,其功德甚大,而毫无所费,可谓拯人於未危。但须详为分别,切不可谓女人生子,裸体污秽皆无碍,平常亦了无敬畏,不须净洁,则又获罪不浅。平常须依常理,月经来,及生产,乃是变理。
2、在城市生活的人们被条条框框所束缚,内心总是渴望可以去一个与世无争,可以闲扫落叶,静听流水的地方,僧人的生活方式恰恰是大多数人所期望的那样。事实上佛教是有极其严格的戒律,并不可随心而行,随性而为。
3、佛教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生活教育,要求僧众在生活中执身即除习气。故佛教从最基本的行、住、坐、卧就有规矩,要求一切行为举止都要威仪具足。
4、《菩萨善戒经》云:谓修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坐,常在调摄其心,成就道业。虽久于行坐,亦当忍其劳苦,非时不住,非时不卧。设或住卧之时,常存佛法正念,如理而住。于此四法,动合规矩,不失律仪,是为四威仪也。
5、四威仪首先是指身体的行、立、坐、卧四种形态,其次要求这四种身体形态要具足一些仪态,及由此体现出相应的威德,简单的说就是: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具体表现为:行不可脚跟拖拉出声,举止庄重而安然,心存正念;站立时,应如松树般安稳,不可轻率、扭斜或身体抖动,心存正念;坐姿不可前倾、后仰、左右倒斜。当心存正念,观照自心;右胁而卧,不忘正念,心无昏乱,为调摄身心,如法而卧。
6、《楞严经》卷五云:三千威仪,八万微细。因而所有的戒律皆不离“行、住、坐、卧”此四威仪。此四法不仅可以安定身心,长期坚持亦能使身体,所以大众居士善信也愿意去行持。但这仅仅是僧人生活日常最基本的戒律,就如同吃饭喝水一般自然。
7、佛教有“戒、定、慧”三学,戒为第一要行持的,乃是佛教徒安身立命,修行解脱的基础。如佛教《名僧传》、《高僧传》等传记体史书就将能否坚持戒行当作入传者的最主要的依据之对于不遵守戒律的僧人都要命其还俗。
8、唐朝之后,《四分律》成为中国佛教通行的戒律。这与中国学僧的研究和推广有关,为此著名的高僧道宣律师创立了以重研习及传持戒律的律宗。近现代律宗代表人物弘一法师生活简朴,对于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严苛。他的雨伞铺盖都用十年甚至几十年之久。在弟子丰子恺的回忆中,弘一法师每次坐藤椅前都会轻摇许久,生怕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细小虫在里头,以免坐时惊吓到或伤害到它们。举动虽小,但传递了佛教的慈悲为怀以及弘一法师内心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9、近现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也非常重视戒律。佛陀教导弟子走路的时候,眼睛所见到的,前后左右不能超过三尺,因而虚云老和尚的眼睛总是半合。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在梦参老和尚回忆中,虚云老和尚总是如此,未有一丝懈怠。
10、剖析僧人的生活,我们发现不过是一尺一度、一布一衲、一杖一笠,他们有的行遍天下,有的于寺院中静坐禅定或讲经说法,以普渡众人为重任。对他们而言戒律不是约束,而是能够让自己精进修行的一种方法,能让自己不放逸懈怠,严肃庄重、保持正知正念。
二、河里适合放生什么鱼
1、摘自:《与西藏有缘》林聪著
2、在现今商业化的社会,佛像只沦为一种商品,制造佛像的规矩在中国内地已经不大有人知道了;在藏传佛教中,对佛像的要求却极为严谨,一丝不苟。
3、我们平常在内地见到的佛像,绝大部分为商业工匠随意雕造的,但求佛像面容说得上是慈祥即可,而且一般造得略为肥胖,视为“福相”。事实上,佛陀本身早已定下了造像之规格,严格来说并无工匠自行创作之空间!在《佛说造像量度经》中有云:佛在印度的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中,与弟子说将往升忉利天为亡母(已轮回到忉利天)说法,他的弟子舍利弗即问佛陀:“在佛尊不在人间的时候,若有善人不胜怀慕,思忆佛陀,愿造像者,应该如何去造呢?”佛陀回答:“在我暂升天上或未来入灭后,欲瞻仰佛容的人,应如此造佛像……”然后佛陀便由顶髻说起,把所有身躯细节比例一一细述。这就是佛陀自己定下之造像比例,不容后人据自己意思创作。
4、若以佛说之造像比例量度内地的佛像,恐怕相去甚远!笔者在一新寺中见过一尊佛像,乃由“名家”所雕。由侧面看,佛首低头,身相亦说不上是庄严。笔者又见过在澳洲的一间寺院中,有五方佛雕像。一般来说,五方佛中毗卢遮那为白色身相、阿弥陀佛红色、不动佛蓝色、宝生佛黄色、不空成就佛绿色。这寺院乃台湾大型正信佛教团体所建,但所陈设的五方佛除内地佛像常见的不依规度制造的情况外,竟然把五方佛身穿的袈裟也绘为白色、红色、绿色等五色!五方佛在此的化身为应化比丘身相,穿僧人的袈裟,而僧人袈裟一般依律制为深浅小异的黄丹色,即使绘为红色或黄色仍未为过,但却绝不会有白色、蓝色及绿色等比丘禁用之袍色!当时在场的藏传与南传法师纷纷私下批评,却不方便指出五尊佛像绝对不符合佛教传统!
5、至于佛像内部,依印度传统之规格都要进行“装藏”,把一些珍贵的圣物填满佛像里面空心部分。这些圣物包括舍利、祖师遗物、经咒等(法身舍利),大型的佛像甚至装入多套《大藏经》。装入之经咒亦有其规格:纸张必须耐久;印墨可防虫而无毒;印咒时不可有空位,也不可太紧密;切纸时不可留空间,亦不可把咒字切断;卷起咒纸时由咒首或咒尾卷起也各有意义在内,不可胡乱运作;最后还要把空位以檀香粉与宝石磨成之粉末填满。
6、造像的质料也有一定规格,某些金属与木料不能被使用。作为皈依佛宝的人,售卖或典当代表佛陀的佛像,也就违背了皈依后应注意的事项;胡乱地制造佛像,除《戒大教王经》中述及之果报外,亦是一种愚昧及不尊重。或许会有人驳辩:“佛陀法身本来并不有相,所以不需拘泥!”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但因为凡夫众生需要依赖有形的佛像来忆念佛陀,并藉以积聚功德,所以有造佛像的需要。既然要造像以示忆念尊敬,则理应造得如法及正确!
7、梦见笔坏了:这个梦可能是大脑整理白天讯息所引发的。是不是笔坏了?从心理角度看,笔象征自我表现、个性表现、表达能力、信息、联系和沟通。笔坏了,可能表示自我表现或联系上出了点障碍或问题。
8、修笔不小心把墨水撒到了手上:一般提示要小心免得犯下错误。祝你好运!
9、墨水的颜色通常暗示错误的性质。蓝色象征确定、真实和智慧,意味了冷静行动、心智开明、贯彻始终。有时候蓝色也代表压力、忧郁和悲伤。例如:可能暗示你不够冷静,你并不确定自己应该做什么等。
10、如果经常用蓝色的笔,梦中的蓝色就没多大意义了。
标签: